
1,選擇項目是搞對象。
創業的感覺可以同初戀相比,選擇項目的重要可以同搞對象相比。為什么?任何項目的本身,有一個懷胎、孕育、出生、發育的過程,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,創業者對一個具體項目,有一個認識、理解、通透、把握的過程,這是一個歷史過程。由此決定了創業的過程是人與項目是長期相互融合的過程。同時決定了選擇項目必須立足長遠。即便是你的選擇符合人們公認的原則,比如:發現潛在的需求,找到市場縫隙,有附加值、有特色,那也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,今后的每一步都是人與項目的融合。這個融合是人與項目生死相伴,永遠不會完結。
2,選項首先是選自己。
選擇項目是開創自覺的人生,標志著把握自己命運的自主意識的萌生。許多人當初未必知道,這正是邁向成功之路的起點。若干年后,當你站在事業的巔峰回頭看當初的選擇,便會感嘆它的歷史意義之重大。選擇項目,是創造一個切入社會的端口,找到一個與社會結合的點。這就需要四個字:“知己知彼”。知己,就是要清醒地審視自己:優勢、強項、興趣、知識積累與結構,性格與心理特征,等。知彼,是對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認識,穩定的、恒久的、潛在的需要。特別是能夠對潛在的趨勢和需求有所敏感,就會比別人快上一拍半拍,當此種需求顯露的時候,你已經是有準備的人。
3,選項要舍得花功夫。
有一個人,當過一周時間的世界首富,他就是軟銀公司的孫正義。他大學畢業后從美國回到日本,選出了50個創業目標,用一年時間逐個進行考察,寫出了幾尺厚的資料。最后選擇了作軟件。既然選擇目標事關人生,就不可隨隨便便,必須以慎重態度對待,經過一個充分的論證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要舍得花時間,用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都是值得的。要舍得花氣力,嚴格地審視自己,慎重地判斷社會走向,捕捉初露端倪的苗頭。要能夠靜下心,認真調查研究,尋找事實根據。只有這樣,才能使目標堅實可靠,至少是自己心里踏實確信無疑,才會全力以赴地去干,在奮進的途中不猶豫、不徘徊、不動搖,不因挫折就心猿意馬、改弦更張。一門心思,一干到底。
4,選項要整和加特色。
選擇的項目一定要有“根”。就是項目生命的根子、生存的權利、活下去的條件、站得住腳的基石。爭奪市場份額的內生力量。可以通俗地表示成四句話:別人沒有的;先人發現的;與人不同的;強人之處的。例如說“別人沒有的”,可以是某種資源與某種特定需要的聯系,可以是某種公認資源的新商業價值。可以是特殊氣候的、溫度濕度的、土壤成分的、地理位置的、長期廢棄的、失傳已久的。一個走親戚的人發現附近的山上有白色的土,是可以制作陶器的一種土。進一步了解到附近有鐵路。于是他買下這塊下面有陶土的地,把土晾干磨成粉――買起陶土來了。再比如,“強人之處的”。一個項目其中的不論哪個方面,哪怕是一點:高人一籌、優人一檔、強人一處、就是根。質量的、功能的、外觀的、設計的、成本的、經驗的、模式的等等。比方說成本,誰能想到“世界500強”排名第一的是一家叫沃爾瑪的零售企。它能夠把管理費用控制在銷售額的2% 。這叫真功夫。據說他們總部的辦公室像卡車終點站的司機休息室,可見他們為降低成本而努力的背后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。

1,排除一大片。
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。說有個地方有100戶人家,每家有一元錢;你有很大本事,把所有人家的所有的錢都賺來了100元。還有個地方有100戶人家,每家有一萬元;你本事不大,只能把1/10人家的1/10的錢賺來10000元。
2,劃出一個圈。
知道哪些事情是能長期做的。把社會恒久需要的、已初露端倪的大趨勢劃進來。圈子里的事才具有發展的空間與時間。空間意味著有發展的廣闊天地,時間意味著可以長期地做下去。以趨勢為例,任何一種趨勢都是一個長長的鏈條,環環相扣。只要能夠抓住其中的一個環節,項目的前景便大體確定了。例如,由環境保護引發治理江河,導致關閉中小造紙廠,產生紙制品的供求不平衡,騰出了一塊市場。如果用再生紙做資源去填補,會怎么樣呢?
3,列出一個序。
把可能做的事情排列起來。回頭看看過去的20年中,做強、做長的企業是生存在哪些行業,很大程度上能夠證實行業與發展的聯系。比如房地產、醫藥、保健品、證券市場、建材、裝修、交通、教育、通信等。那么,就把大的范圍圈定在這里,選出若干項。
4,切入一個點。
成就事業的公認法則是集中和持續。讓生命之火在一點上持續地燃燒,不發光才是奇怪的事。在已經縮小的范圍內,可做的事仍然很多,該是把眼睛轉向自己的時候了,這時,比較優勢的道理是有用的――認真地審視自己的強項、優勢、興趣何在,可能同時有幾個,與他人比較哪個優勢是最有利的。這時,機會成本的概念也是有用的――同樣多的時間,同樣的付出,哪個能力所對應的事業會有更大的前景收益,比較中優勢會凸顯出來,與自己比較選出最強的,
項目選擇固然重要,還需要記住:再好的項目也要靠創造行性的艱苦努力:結果由過程決定,過程由細節決定。
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【在線咨詢】